微速讯: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乱象,需改革和法治来整治
2023-02-22 11:41:27    广西新闻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前不久广东东莞居民胡茗遇到的快递拖延送达问题。他把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,立刻引起不少网友共鸣。大家纷纷吐槽:“快递怎么越来越慢了”“网购商品为何迟迟收不到”“快递员拒绝上门送达”“我家‘门口’是签收人,结果快递丢了”等。(2月21日 《法治日报》)

代签收、投递慢、损坏、丢失……近些年来,随着快递业和电商的高速发展,这些常见的快递末端“最后一公里”乱象,可谓是一直跟随行业左右,成为顽瘴痼疾。为此有关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,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但到目前为止,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点,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相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,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,屡屡引发关注与争议。

当然,对具体的消费者来说,关注此问题是为了自身的权益得到高质量保障;对社会大众而言,却是希望行业能够更高质量发展。在这个人人都离不开快递的时代,期待终有一天能摆脱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乱象的侵扰和烦忧。问题是,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呢?

治病究根对症下药,无疑是关键。稍稍研究不难发现,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产生的病根很多,但最重要的问题无怪乎两个方面,一是快递公司内部经营制度存在不足,二是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导致。我国《快递暂行条例》等明确规定,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送达,必须以消费者和快递公司最初达成的协议方式送达,或最后送达时经消费者同意的方式放置。但之所以屡屡出现不按约定方式送达,很大程度上与一些快递公司监管力度不足有关。

此外,相关快递法规落地落实也存在一定问题。这既包括快递企业对快递员有关政策的落实,也包括执法部门缺乏对落实不力快递企业的监督与处罚。我国《快递暂行条例》落地生效已经多年了,我们看到的是快递员、快递网点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将快递政策落实到位的乱象,但执法部门对此现象的严格执法和严肃处理却并不多见,这无疑凸显出相关部门执法不到位、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。

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乱象,需改革和法治来整治。对快递企业来说,目前已经进入到以服务质量求生存的“深水区”,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,既确保消费者的权益,又增强自身的业务黏性和市场竞争能力;对监管部门来说,如此大的快递市场,偶尔出现问题不可怕,怕的是相关问题长久存在却得不到有效执法化解,必须切实发挥严肃监管对快递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,并通过积极执法促进完善。(余明辉)

关键词: 快递公司 暂行条例

上一篇:
下一篇: